一路向北,夢圓黑龍江源頭
有人說到達了北極村就是找到北,我認為只能說到達了我國最北的村鎮,因為按照地理坐標,雖然兩地都是北緯53度,但烏蘇里淺灘是北緯53度33分,而北極村地標是北緯53度29分,烏蘇里淺灘還要更靠北一些。當然這些細節不會影響到大多數游客的興趣,畢竟對內地的人來說,到了北極村就是找到了“北”。
滾滾黑龍江尋源 幾天以來在我國的北極地區,無論走到哪里,都一條大江陪伴著我們,那就是我國最北的河流——著名的黑龍江。 黑龍江因河水含腐殖質多,水色發黑得名。在中國古代文獻中,黑龍江有黑水、弱水、烏桓河等諸多別稱,公元13世紀成書的《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滿語音(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蒙古語則稱“哈拉穆連”。俄文音“阿穆爾”或“阿母”。黑龍江是滿洲族人的發源發祥地,哺育著東北各民族延繁昌盛,是東北地區各民族人民心中的神江。
2016年,我到過黑龍江的撫遠縣的東極廣場,眼看著滾滾的黑龍江尾端與烏蘇里江匯合后,流入了異國的土地。當時我就想,我一定要找到黑龍江的源頭,看一看那里的江山如何。這一天來臨了!
從北極村出來后,我們沿著當年闖關東的前輩所走過的路,向黑龍江源頭進發。車子拐下了北漠高速公路后,沿著老金溝等神奇神秘的地方駛向西南方向。黑龍江邊的老溝河金礦至烏拉嘎金礦的盛產黃金較早的金溝原來統稱為老金溝。這一帶很早以前就發現存有金礦資源。
老金溝又稱胭脂溝,以盛產黃金而聞名于世,據說,至今仍可以淘到黃金。歷史料記載,1889年,清政府曾在此設驛站采金,傳說所采黃金被慈禧太后用來跟洋人換胭脂,“胭脂溝”因此而得名。 現在包括觀音山、老金溝、李金鏞祠堂遺址等地,正進行較大規模開發,據說要建一個較大的文化景區,已經明顯的看出,當年老金溝山林的原生態面貌正在逐步消失,商業氣息越來越濃了。
我們的車子在此地暫短的停留了一下,大家拜祭了被人們稱“金圣”的清朝官員李金鏞祠堂遺址,遠遠眺望了一下老金溝的山林,又從村民的攤位上買了幾塊疑似金礦石的石頭,就繼續向黑龍江源頭出發了。車子又行駛了大約一個小時后,離開了落漠公路,遠遠地看見了一個高聳的哨卡,不遠處豎立著一個刻著“洛古河”三個大紅字的石碑。石碑后面背是一個小小的村落,這里就是黑龍江源頭的第一村洛古河村了。
戶外線路
熱門文章
- 旅游攻略
- 旅游資訊